English

关注WTO

1999-11-05 来源:光明日报 王曦影 杜爽 我有话说

关于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丛书从未象今天这样受到如此众多的关注。

目前WTO类图书可以大致分为这样几种:知识普及型、商业炒作型和学术研究型。三类图书虽然在语言表述方式、出书目的、针对的读者群等各方面大相径庭,但在应该入关这一点上基本达成共识。《大转折》一书明言全球化的背景之下讨论是否应该入关的问题已经不合时宜;代表官方态度的《世界贸易组织知识读本》则更加强调,要及早通过正面宣传和普及世贸组织的基本知识,介绍入关对强化多边贸易体制的积极作用,否则将“不利于我们对世界经济形势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

但另一方面,目前国民对WTO的认识非常模糊,除了认为入关可以买到便宜的进口货外,对入关会给社会、企业带来怎样的冲击有一种“狼来了”般的恐惧心理。这一情绪在学术界也有蔓延的趋势,他们认为世界贸易组织是“布满鲜花的陷阱”,是“美国新霸权主义的组成部分”,甚至危言耸听——中国加入WTO的潜在困难远远超过以前的任何改革,一旦加入,就会遭受深重危机。

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会长薛荣久教授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今年4月,他应邀参加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举行的“中国加入WTO对美国、日本和世界的影响”国际学术研讨会,他原本准备做“中国加入WTO的现状与前景”发言,但大会主持人指定他就“中国的政治社会价值观与WTO的规则是冲突还是吻合”这一问题做主题发言。外界人士对中国入关的担心和中国人对入关的恐惧如出一辙,不禁让人哑然。

薛荣久认为,加入WTO的过程是中国“求稳怕乱”与“积极进取”两种思想交锋的过程。他说,我们国内许多书都在谈入关的利弊问题,究其根源,是“只想得到,不想付出”的心理在作祟。他认为,WTO讲究权利与义务的对等,不尽义务就享受不到权利,因此利弊是必然的,我们不应在利弊孰大孰小问题上纠缠不休,而应将利与弊视为机遇与挑战。为何在观念上会出现这样的偏差,薛荣久认为应在两个问题上端正态度:

首先,WTO的性质问题。他认为,WTO是个超国家的组织、国际法人,它通过实现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消减乃至取消成员国关税和其他非关税壁垒而促进世界贸易的自由化。WTO的管辖范围不断扩大,将货物、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环保等经济大事都囊括进来,被称为“世界经济联合国”。WTO给成员国提供一个谈判、解决国际纠纷的场所。中国加入WTO,既有助于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也是中国利用国际惯用条款保护自己的利益的依据,以利进一步与世界经济接轨。中国是否融入WTO,是中国能否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标志。

其次,中国应在WTO中发挥何种作用的问题。中国是发展中大国,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大国之所以成为大国,在于是否参加了很多国际组织,是否勇于承担国际义务,因此,加入WTO是中国应有的表现。中国入关,就会由被动接受影响转为主动参与全球经济事务,通过自己的决策权、发言权、否决权来抑制一些贸易大国。这不仅关系到中国自身的发展,还关系到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再过两个月,1999年就将成为历史,年内中国能否入关仍尚未可知,对我们而言,今年的入与不入并不重要,关键是中国在整个世界舞台上有承担国际义务的大国魄力。因为终将有一天,中国会以一种独立的姿态加入WTO!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